“收垃圾啦!誰家有濕垃圾……”3月5日下午,熟悉的吆喝聲在疊石鄉庫口村響起,一輛藍色垃圾車準時出現在村道上,早已等候在家門口的村民們紛紛提著垃圾桶將垃圾倒進車斗里。隨后,村民們的手中便多了一張濕垃圾收集積分卡。 村民傾倒濕垃圾并兌換濕垃圾收集積分卡 這是庫口村推廣運用鄉村治理積分制的一個場景。2022年,作為福鼎市首批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試點村,庫口村正式開始實施鄉村治理積分制,實行“一月一審核、一季一公示、一年一核算”的工作機制,每年開展一次積分兌換活動,通過積分兌換將積分變成各類生活用品,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庭院建設等,充分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積分“商店” 上門收集村民手中的積分卡 積分如何獲???“積分采集方法分為‘家庭積分’和‘家庭成員個體積分’,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鄰里互幫互助、家庭和睦等能積分,亂搭亂蓋、亂扔垃圾、大搞封建迷信等則要扣分,無論是積分規則,還是兌換細則,都結合村民想法與需求進行制定。”庫口村委會副主任倪吉丹告訴記者,希望用積分量化村民的日常行為,讓村民有“鏡”可照、有“尺”可量,最大程度發揮積分制的積極作用。 村民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有了積分制以后,大家都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而且還能兌換一些生活用品,真是一舉多得!”去年村民薛棠生一家共積了277分,是累計積分最高的家庭。他說:“今年我們家要繼續努力,不僅要積極參與垃圾分類,還要主動參與村里組織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爭取再拿第一。” 志愿者入戶宣傳垃圾分類 看似簡單的積分制,不僅“兌”出了文明鄉風,也不斷為鄉村治理注入了新活力。自積分制在庫口村實施以來,村民由“站著看”轉變為“跟著干”“自覺干”,由原來的以村干部為主體的鄉村治理逐漸轉變為以村民為主體的村民共治,穩步推動鄉村環境得到長效治理,鄉風文明建設水平明顯提高。 從2022年的53戶常住村民參與,擴大到去年的148戶,如今,“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化新風”的良好局面正在庫口村逐步形成。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小積分”兌出“大文明”。近年來,在福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福鼎市文明辦的指導下,庫口村通過推廣運行鄉村治理積分制,持續提高村民參與鄉村發展的主觀意識,不斷凝聚鄉村發展合力,讓鄉村治理跑出“加速度”。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落實好鄉村治理積分制的推廣工作,以‘小積分’撬動鄉村治理‘大效能’,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倪吉丹說。